感恩因緣 恆持當下

上人認為,「『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經典是佛陀為我們指引的一條明路;人人應該了解佛法道理、力行這一條道路,而非在死亡之後才為之誦經。」(攝影者:許榮輝)

上人認為,「『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經典是佛陀為我們指引的一條明路;人人應該了解佛法道理、力行這一條道路,而非在死亡之後才為之誦經。」(攝影者:許榮輝)
「小學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物資匱乏,還要躲避空襲;深切感受到戰爭的可怕、人生的無常,難以理解人與人之間為何要對立、相殘?戰事平息後,社會漸趨穩定、經濟起飛,也看到人心迷失於追逐利益,人倫道德不再。開始深思人生的價值,並且尋找人生方向。」

慈濟不同於一般慈善組織,精神理念和宗教密不可分。上人對中國人民大學方立天教授談及個人出家因緣。

了悟因果 自造自受

少年時代,養母胃疾要開刀,上人祈求觀世音菩薩庇佑,也發願茹素;開始以宗教信仰為心靈依靠。「之後,一向疼愛我的養父往生,對我造成很大的衝擊,在寺院為父親舉辦法會、誦《梁皇寶懺》時,了解人生無常,以及因緣果報的道理,就此開始接觸佛法。」

當時臺灣民眾對佛教的認知,多是在人往生後請法師來誦經、做法會,認為此舉可超拔亡者往生善道。但是上人在接觸佛法、了解因緣果報之後,就對此一現象有諸多疑問:「既是自造因緣、自受果報,豈能僅在往生後由他人為自己誦經,就將在世時造作的種種惡業一筆勾銷、而得解脫?我認為,『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經典是佛陀為我們指引的一條明路;人人應該了解佛法道理、力行這一條道路,而非在死亡之後才為之誦經。」

歷經種種艱難考驗終於圓滿出家心願,並落腳在花蓮。上人雖然喜愛花蓮的寧靜純樸,也感於資源匱乏、青壯人口外流的蕭索;見到「一灘血」的因緣,促使慈濟成立——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克難展開慈善志業。

把握當下 恆持剎那

一路走來,雖有難以言盡的辛苦,上人表示很感恩。「生在這樣的大時代,讓我從民情單純的社會,感受到人心不斷轉變,也看到人生無常;深刻體會佛法確實是現代人所需。」

上人也感恩因緣。「假如沒有看到那一灘血,我不會起心動念成立慈濟;假如沒有最初『竹筒歲月』那一群人協助我,也成就不了今天的慈濟。能夠『把握當下,恆持剎那』,那個當下、那一剎那,就能成就永恆。」上人強調,剎那間的發願可能影響一輩子,所以要保護好一念心。

慈濟志業於此一時代成立,應現代社會所需而發展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也運用發達的現代科技,讓全球慈濟人不受距離限制,同步聞法、共修精進。上人表示,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要讓人看到、聽到佛法容易,但是要真正深入影響觀念與心靈,卻不簡單。

「慈濟人藉由『付出不求回報』的慈善行動,『感恩、尊重、愛』的態度,感動人、啟發愛,讓人與人之間不分宗教、種族,願意相互扶助。」

慈濟人獨特的慈善人文,就是法入心、法入行,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上人說明:「不執著於付出的對象、付出的內容,也不執著於自己是付出者;因為『三輪體空』,所以能夠付出得輕安自在,讓人人歡喜、事事圓滿。」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3年5月17日 《農四月‧初八》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59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心平靜,當下就是淨土。
When the mind is pure and tranquil, we have arrived in Pureland.
證嚴法師靜思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