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短佛與凡之間的距離

塑於花蓮靜思堂的造型雕像,其中一尊是以李宗吉爺爺為範本打造,栩栩如生的和藹面容,一如他生前的爺爺形象,總是帶給人溫暖也令人備感懷念。(攝影者:顏霖沼)

塑於花蓮靜思堂的造型雕像,其中一尊是以李宗吉爺爺為範本打造,栩栩如生的和藹面容,一如他生前的爺爺形象,總是帶給人溫暖也令人備感懷念。(攝影者:顏霖沼)
無明狂風於心境掀巨浪,毀滅平時所養的靜定之功。上人說及「正心住」,心正是修行者不可缺少的,心若不堅強,沒有定力,就容易被影響。「凡夫要超凡入聖不容易,除非信心堅定、慧心堅強、定力足夠、正心能住,如此自然能『心念同佛』。」


正心能住 心念同佛

上人指出,若堅持「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就已經畫出從起步到終點都很準確的藍圖。但是發心容易恆心難,凡夫總是將自己本具的佛心層層被覆無明,漸漸地將「佛」與「凡」的距離拉遠了。

「其實『佛』與『凡』之間,仍是一直線,只要用心拉起,這念凡夫心,就會依循這條線索到達佛的境界;將心裡層層的無明掀開,終究會呈現清淨無染穢的佛心。」

拉緊凡夫與佛境界之間的直線,依循前行不偏差,須具「正心住」。上人解釋,住就是定,「唯得其正」,己心就是佛心。《三十七助道品》中的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即是一條康莊道路,依此修行,要修正己心並不困難。

孝、愛、忠、正的長者風範


在慈濟的人間菩薩中,有許多人具足「正心住」,上人例舉被慈濟人暱稱為「李爺爺」的李宗吉師兄,其孝、愛、忠、正的風範令人感念。

上人回憶,李爺爺事母至孝,與其初見面時,雖然李老太太往生已久,李爺爺談起母親仍然淚漣漣,說及自小喪父,母親刻苦養育三名子女;而李爺爺終於經商有成,置辦的首艘輪船即命以母親之名。

「他的母親很幸福,有好兒孫奉養終老。母親往生後,李居士在墳邊守孝、陪伴多月,也搬家到距離母親墓地不遠處,每天早上都去祭拜,儘管母親過世多年依舊如此。有一回,他帶我去看他住的地方,也去看他母親的墓地,墓地很乾淨,他說自己每天早上都會來灑掃祭拜,總是盡一分心,也來看看母親。」上人讚歎李爺爺的恆心、孝心與愛心。

李爺爺猶如給孤獨長者,總是慈悲濟助貧困苦難者。一九七一年,旗下一艘輪船從德國運貨往越南,到達西貢外海時,只見城裡砲火連天,原來越戰正是激烈。

船長發回電報,指海上有數十艘逃難小船求救,逃難船上缺水、缺油、缺食物,機件故障,上有老弱婦孺,還有病人。李爺爺馬上回電指示救人第一,因此陸續收容了三百多人。

這批冒死逃難者不但被安置在船上吃住無虞,還安全地被送達菲律賓。感恩之餘,每人割破手指,以鮮血簽名在一面越南國旗上,並寫下感恩的詞句請船長轉送李爺爺,也見證其大愛。

上人敘述,李爺爺之「忠」,自幼即展現其行為上。清苦的家境迫使他無法繼續升學,遵從母命做工,幾經考驗,老闆賞識其忠誠而用心栽培,也幫助他創業。「從童工、船員,一路辛苦,總是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的忠、孝、仁、義讓他安度重重困難,贏得人人的肯定、信任與敬愛。」

「後來,李居士跟著師父做慈濟,一心一志追隨。直到七十三歲那一年發生心肌梗塞,要做擴張手術之前,交代子女,若有萬一,要回到師父的身邊,因為父母予其生命,師父予其慧命,發願生生世世力行佛心師志。」二00二年,李爺爺安詳往生,子女們依其願將遺體送回花蓮,繞行精舍後移往慈大,大捨捐作模擬手術的大體老師,完成其遺志,骨灰灑入大海。

「多灑脫啊!他此生大孝、大愛,行為忠實誠正,而且從六十歲開始,體貼師父的心,實行師父的志,是一位非常忠厚的長者。他在人世間做事,事事成功,可以用開闊的心去配合別人,用愛心、耐心去包容人,心正守志,這就是人間菩薩。」

證嚴上人開示於2005年10月1日
本文摘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5年冬之卷
慈濟西多倫多聯絡處
            Tzu Chi Foundation -- West Toronto
            活動訊息
            舊網址
            密西沙加人文學校
            西多倫多志工站
            2017年 慈濟西多倫多大藏經
            地址:
            5555 Eglinton Ave. West, Unit 219
            Etobicoke, Ontario M9C 5M1, Canada
            Tel :(416)621-7996
            Email : WestToronto@tzuchi.ca
            Email : tzuchi.west.t@gmail.com

請在慈濟加東Facebook 按讚訂閱!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