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有善念 事事是好事

2013年 07月 25日

資深委員林蘇阿色(左)歡喜參與慈濟活動。(攝影者:王嘉彬)

資深委員林蘇阿色(左)歡喜參與慈濟活動。(攝影者:王嘉彬)
佛陀教育弟子要淨化自己的心,己心淨化了,才能淨化他人。


想淨化己心,就要時時培養好心、好念;不要讓惡念污染了自己。如果,心受了污染,那就會充滿煩惱啊!棄除煩惱最好的方法就是隨時提起正念,保護清淨的心。

佛陀曾對弟子們說:「諸比丘啊!世間有兩種法,一種是『怨嫌惡法』,另一種是『不念善本』,這兩樣都是煩惱啊!」

隨喜功德 斷除怨嫌

什麼叫做「不念善本」?不肯去付出、行善,看到別人好心做善事,他的內心就會不快樂,甚至嫉妒,加以毀謗。像這樣自己不肯做,看到別人做又生煩惱,沒有隨喜心、不肯隨喜功德的人,就是「不念善本」啊!

什麼叫做「怨嫌」?也就是心中充滿了怨恨及嫉妒。有這種心念的人,生活不但不快樂,而且會有很多煩惱;不只是內心不快樂,甚至又會不斷地造惡業,惹來的就是惡因、惡報啊!

佛陀又說:「學佛之人,應該時時反省,如果對別人有怨、有恨──有這種怨嫌之心,就要趕快斷除,並且改過向善。假使心中沒有善念,要趕快培養向善之心,這就是『修行』。因此,『斷惡』、『修善』是去除煩惱的方法,也是不招惹煩惱的方法,這兩種才是我們要學習之法。」

反觀現在的社會,從媒體上看到、聽到的消息,都很令人擔心;現在的人道德觀念微薄、互相關懷之心也少了,這是現代社會的隱憂。

但是,在慈濟世界裏,我們所見的都是可愛的人生啊!人人都有一分大愛、長情。

自在的老菩薩

有一回,我到慈濟護專參加一場校方為慈濟兒復中心籌募建設基金所舉辦的園遊會,雖然是陰雨綿綿,但參與的人潮絡繹不絕,我一下車,家醫科主任就來到我面前說:「師父,我的患者想和你見面。她的生命已差不多快到盡頭了,而她的心願就是想要和師父見面。今天有兩位醫生保護著她,要幫助她完成這個心願。」我問:「是什麼人呢?」

我看到患者坐在輪椅上──「噢!這位是我的弟子嘛!」

她是慈濟早期的委員,現在年事已高,而且生病了。她雖然坐著輪椅,但仍是滿臉的笑容。她說:「師父,我終於達成願望了──您看,這是我的媳婦、兒子,我想讓他們來接棒,接任慈濟的工作。」

我真的很感動!她現在已病入膏肓,但她卻不顧慮自己的病,還為慈濟慧命的延續而努力,她希望把這分志業傳承給兒子和媳婦。

我聽志工說她住院時,體力雖然已非常衰弱,還去現身說法,鼓勵其他的病人;她很看得開、很輕鬆,常常面帶笑容。

聽到這些事情又看她現在的情況,我真的很安心。

這三十年來,她關心慈濟,不斷地教富、濟貧,早已把慈濟的種子種在心田了;而且不只把種子種在自己心裡,也讓兒子、媳婦的心地發了菩提芽。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最重要的還是一念心──在人生最後的時刻,她還能保持安然、自在,保護好這念心,是讓我最安心的事。

照顧好善念

佛陀教我們要「顧好自己的心」,一念惡從心而起,一念的善也是從內心而起。我們若能時時保有善念,則一切的行為,不管是開口動舌、舉步動足,一切都是好事啊!

現在有很多小菩薩,他們也都能琅琅上口說:「口說好話、手做好事、腳走好路、心想好意」,何況是大人、老人,大家也應該要能做得到。

其實,手做好事、心想好意、口說好話,並不困難啊!大家應該努力從自己做起;若能確實從自己做起,我們就不用煩惱社會人心不能淨化。所以,大家要多用心啊!

(證嚴上人開示於1996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