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細胞,盡使命
與大愛台同仁談話,上人強調,困境是最好的教育時機,在全球陷入金融危機恐慌、亟欲提振經濟之際,應引導大眾腳踏實地,勤儉、惜福、守於本分,進一步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面對世間有形的水、火、風災,與無形的貪、瞋、癡心態,上人期勉人文志業負起救心、救世使命,以正確方向教育大眾;「一如心靈治療師,呼喚迷途者歸正。」
上人舉述屏東尤振卿老師的故事。尤老師退休前,在大同國小任教,曾有兩個四年級學生蹺家逃學,他了解後發現,家長多採打罵管教,使孩子更不願回家。尤老師決定以肯定取代責罵,讓家長對孩子有信心,也讓孩子適才發揮。
兩個孩子在鼓勵中逐漸改變。其中一位在「寫給師公的悄悄話」中,描述自己放學後照例想到電玩店,但突然想到《靜思語》「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毅然轉頭回家。
「這些都是慈濟世界的真實故事,也是在我們周遭、能立即見證的真實經典。」上人期勉大家將「人文」視為使命,讓自己體內每一個細胞,時時都投注其中!
放下迷情,覺有情
由台北南下,上人一行抵彰化靜思堂。一位環保志工因先生在工作中猝逝,留下三個孩子,思念哀傷,至今走不出喪夫陰霾。
「思念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婆婆照顧好、孩子撫養長大。自己如果不健康,如何照顧家人?因不捨而不斷思念、哭泣,將使往生者牽掛而難以解脫。」上人勸慰師姊振作起來:「對孩子而言,失去父親已很難過,又見母親日夜思念痛哭,也會有不好的影響。」
上人慈勉師姊放下迷情:「若總是跳脫不出心靈的痛苦,這分情實為迷情。應該要『覺有情』,有情而不迷,祝福先生快去快回;也要為自己祝福,讓身心健康起來,好好照顧家庭!」
付出無求,慎心行
「2008年慈濟受證暨歲末祝福感恩會」28日於彰化靜思堂展開首場。觀看「慈濟大藏經」影片、人品典範分享、授證後,上人開示:「看到一年來全球慈濟人足跡,可知人生無常苦空、普天之下災難偏多;故要分秒不空過,好事日日做。」
位在中美洲的海地,是世界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八成人口每天平均生活費不到兩美元;人民長期貧窮飢餓,窮人吃的是泥土混合油鹽曬乾的泥餅。11月7日上午,一處貧民區學校老舊建築突然倒塌,造成正在上課的師生兩百人死傷…
上人感嘆當地因政治不穩、人心不安,造成貧苦難脫的惡性循環。「能生於平安的台灣,實為有福;要感恩、惜福,且再造福。」
會中,「妙手入經藏」由靜思手語隊演繹《水懺》序曲。上人以悟達國師造《水懺》因緣,警醒眾人「明因果,慎心行」——
悟達國師前世曾為漢代朝臣袁盎,他用計斬殺晁錯,兩人仇怨歷經十世未解;晁錯冤魂一心報復,然而袁盎十世為持戒高僧,讓晁錯冤魂無隙可入。
十世之後正值唐朝,法師因踏實修行成為有道高僧,懿宗皇帝延請為悟達國師。悟達國師升座說法前,因起一念貢高我慢心,不慎撞到檀香木椅,傷口竟日漸惡化成人臉形狀的爛瘡,痛徹骨髓,群醫束手。
受病苦折磨的悟達國師,想起多年前在一間寺院掛單,寺中一位行腳僧病重,全身異味讓人退避三舍;他心生不忍,服侍湯藥。病僧康復後向其致謝,言日後若有困難,可至九隴山二松間求助。
悟達國師帶病來到九隴山尋訪,發現原來當年病僧是迦諾迦尊者所化。當尊者指引悟達以三昧水洗創口時,人面瘡突然口出人言,講述十世之冤。悟達心有所悟,從此棄名利地位專注潛修,並造《水懺》警醒眾生。
上人以此警惕大眾:「即使十世為高僧,戒德清淨,但是業力仍隨身;因、緣、果成熟,亦要受報。」
而悟達國師因救助病僧因緣,使爛瘡得癒,則啟發大眾要時時發揮愛心助人。上人勉眾:「將受助者視同佛、菩薩化身,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對方讓我們有造福的機會。以感恩、尊重、愛行入人間,廣度眾生;日日有善念,慧命日日增!」
資料來源:證嚴上人 衲履足跡
理想要放在遠方,腳步要落實現在。
Though we aim high,, we must take solid and, concrete steps, here and now.
Though we aim high,, we must take solid and, concrete steps, here an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