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八正道 除貪瞋癡

2013年 06月 19日

學佛要學習正確的思想,亦即「正思惟」。在日常生活中,思想若不正確,行為就會偏差,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調整我們的思想。


梵志向阿難尊者請法

佛陀在世時,也是教育弟子們要有正思惟。當時有一些外道梵志也會來請法。有一天,一位梵志來到阿難尊者的寮房請法,問道:「尊者,我看您容貌端正、年輕力壯、智慧又高,而且是王族子弟,為何不在家享受安逸快樂,而跟隨佛陀出家呢?」

阿難尊者說:「為了去掉貪慾、瞋恚、愚癡,所以我要出家修行,希望在這一生中能把一切不善的行為去除,並且努力從事善法。」

梵志又問:「為什麼要去除貪、瞋、癡呢?這些對人有什麼壞處嗎?」

阿難尊者說:「若執著貪慾,不但今生受害,也耽誤到未來。若有愚癡和瞋恚,不但傷害自己,也會傷到別人的心。不論是此生或來生,自己或他人的煩惱都和貪、瞋、癡有關。為了保護自己,利益他人,所以我要修行。」

梵志接著問道:「要用什麼方法去除貪、瞋、癡呢?」阿難尊者說:「用八種方法──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即『八正道』。」

這就是說,如果時時有正確的思想,用以調整行為,心念就不會偏差,說話也會正確,即是「正思惟」;學法須多聽法,但聞而不思則罔、故聽了道理之後,要好好做一番思維與考量;但只有聽聞、思惟還不夠,還必須起而行之,即是聽完道理要用心思考、體會,並且實踐於日常生活中,即口說真誠、和善、負責的話,心存善念,心思若正,所走的道路就不會偏邪,所作所為就是正確的;並充分利用生命,從事正當職業,利益群生。專心一意在正確的道路上勤奮精進,即可逐漸消除貪、瞋、癡、慢、疑,這就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

善法要起而行之

這段話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已具足善法,教我們如何消除心中的污染;這八種方法,引導我們行向正道,使我們的人生絲毫無差、不偏邪,可說是人生最穩當的正道。最重要的是:我們做到了嗎?

世間總有很多無奈,道理聽得懂卻放著不用,只是覺得無奈,這即是可憐的人生!人生有三種無奈,一種是「心的無奈」;一種是「身的無奈」;另一種是「身心均無奈」。

醫院裡,有很多病重或殘廢的人,他們真的是「身」的無奈,心裡雖然想行動,但身體卻是動不了。昨天我去加護病房探望病人,不論是內科或外科加護病房,都有許多無奈的人生!有的神識不清;有的意識清楚身體卻不能自主,因此身心皆無奈!

「心無奈」的人生

不過,病房中也有很樂觀的人,雖然身體殘缺,但他們的心卻很樂觀。可是也有人身體很好,卻整天喊苦,這是心的無奈,因為他的心不健康。

上回我到台北,來了一位太太,她看到我就淚汪汪地一直哭,我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她一開口就說:「師父,我很歹命,雖然不缺錢用,生活也過得去,但我覺得自己一生都很歹命。」我說:「你不缺錢用,生活又過得去,那裡會歹命呢?」她也說不出所以然,還問說:「我要如何做,子女才不會和我一樣歹命?」我告訴她:多祝福他們啊!你為什麼一直說自己歹命呢?你的身體很健康,生活也不必操心,你可以利用健康的身體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應該覺得自己很好命才對。」

她說:「我沒什麼事可做,整天都很清閒。」我說:「為什麼不多做一些好事?多做好事你就會好命,而且你的子女也會很有福。」她懷疑地問:「這樣就會有福?就能改進嗎?」

看!她說不上自己有什麼不如意,身體也很健康,實在想不出她那樣怎算是歹命,但她淚漣漣地哭訴;只有真的很歹命的人,才會有這麼多的眼淚,這真是矛盾的人生,是「心無奈」的人生。

在正確的道路上勤奮精進

志工去居家關懷時,常常看到一些脊髓損傷的人,他們殘而不廢,可以料理自己的生活,甚至靠自己的能力謀生養家。有的雖然雙手殘廢,卻用殘缺的胳臂挾筆做畫,而且畫得栩栩如生。畫鳥,鳥就像會飛一樣;畫魚,魚就像活生生地在水中游;畫花草樹木,都有風在吹動的形態!雖然他們殘障了,但是意志堅強,不輸給健康人,這就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很正確;而內心不健康的人感到痛苦,是因為思想有了錯誤。

總之,我們要有正確的思想,要知道人生的幸福與否,都掌握在自己的一念心,有正確的思惟方向,人生就會快樂、滿足、幸福。其實,今天能擁有健康的身體,行動很自由,應感到無比的幸福,因為人生的福分就在此──失去健康和行動自由的人必定深有同感。

佛陀教育的目的,是要讓我們身心健康,行於正路。有正確的方向、正確的行動,即可從凡夫地漸近於賢聖地,這還需要我們時時多用心啊!

本文摘自:《慈濟道侶》231期